2020-02-11 17:46:51
來源:宜賓新聞網
2020年立春前,宜賓,打響了一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阻擊戰。各區縣的基層作為主戰場,在實行鄉鎮行政區劃和村建制調整后,村、社區干部們干勁十足,克服困難,迎難而上。
在網格化管理、群防群控中,紅黨旗、紅袖章、紅黨徽閃亮在各個角落,這些有著“共產黨員”共同身份的戰士,日夜奮戰,構成一道道紅色的“防線”。
屏山王繼尤勸導群眾
黨員先鋒小喇叭 吹響防控集結號
疫情防控,重在抓“早”。為了盡早普及宣傳,基層黨員干部們搶抓時間,迅速進村入戶,宣傳和排查,不漏一戶,讓防控知識人人皆知,凝聚群眾合力,群防群控。
面對突發疫情,興文縣共樂鎮機關30名黨員在1月29日迅速集結,在防控志愿書上簽名,向疫情“宣戰”。各村(社區)黨組織紛紛響應,共成立11支黨員先鋒小喇叭隊,289名黨員共同投身疫情防控攻堅戰。
清晨六點半,先鋒隊隊長、共樂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邵升拿著大喇叭整隊出發。隨后,全鎮16個“村村響”不約而同響起來,20臺宣傳車往返于街道場鎮。黨員先鋒小喇叭隊出現在村組道路、農家小院、群眾家中,“不串門、不聚餐、不傳謠、不信謠”深入人心。東陽村黨支部書記朱建國將小喇叭綁在摩托車后座上,駛向沒硬化的道路,挨家挨戶宣傳。凌晨兩點,衛健辦主任羅劍還在拿著表冊比對返鄉人員名單。
筠連縣團林苗族鄉新中村老黨員舒正懷和劉文超在疫情面前,主動請戰,到一線宣傳,帶動了廣大年輕黨員的激情:“這兩名老黨員都沒有畏懼、退縮,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干呢?”
屏山縣書樓鎮書樓社區黨支部書記蔡興鈿發揮“大事難事看擔當”的好品格,在大年二十九召集組長安排防控工作,取消春節假期,帶頭投入戰斗,走上街頭播放宣傳錄音,逐戶對返鄉人員進行大排查。
南溪宋亮帶領村干部向村民宣傳防疫知識
屏山縣清平鄉爛田村第一書記柴進水給全村群眾寫了一封短信,并送達到每家每戶:“新型冠狀病毒傳染性太強,且至今無特效藥,請大家千萬少出門、別亂串、別聚集……”。
長寧縣龍頭鎮官興村黨支部書記、主任李志強編了順口溜用喇叭向群眾宣傳防控注意事項:“這個春節不一般,冠狀病毒鬧得歡,鄉里鄉親莫慌亂,聽我來說咋個辦……”。
連日來,在宜賓的城市、街道、社區和廣大農村,一個個宣傳突擊隊的“流動喇叭”,宣講疫情防控知識,增強群眾信心。
珙縣周杰妻子請戰書
舍小家顧大家 防控一線需要他們
疫情當前,一個黨員一面旗幟。宜賓各基層的黨員在危急時刻勇挑重擔、彰顯本色,讓黨旗在防疫一線高高飄揚。
長寧鎮馬村黨委書記陳誠面對疫情,放下嗷嗷待哺、高燒不退的4個月大的孩子,心系5000村民,投入到疫情防控戰場。勞累10多天后,她聲音沙啞,還堅持每天用廣播把最新情況傳播給每家每戶。面對家里老人的不理解,她說:“我是一個母親,更是一名黨員,入黨的時候,我們宣過誓,隨時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在這種關鍵時刻,作為黨的干部,我必須沖到第一線去。”
在宜賓基層黨組織,有很多像陳誠這樣的黨員,他們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舍小家顧大家。
在長寧縣梅硐鎮,有一位被群眾稱作“女英雄”的黨員。她就是梅硐鎮黨委書記楊雄英。在疫情發生后,楊雄英反應敏捷,及時研判應對新情況新問題,提出宣傳、排查、監測、關停、督辦“十字工作法”。她處處率先垂范,在臘月三十,顧不上自己“小家”團圓,沖到疫情一線。她率先提出在53名湖北返鄉人員住所張貼溫馨提示牌,拉警戒線進行居家隔離,組織醫生上門進行監測和心理疏導。
象鼻街道社區彭禮梅在市場宣傳防疫工作
珙縣巡場鎮新林村的代娟是一位懷孕四個月的準媽媽,她3天內走訪290多戶外來人員,收集匯總上報各類人員信息。大家都勸她注意休息。她說,身為共產黨員,就應該像鋼釘一樣,在自己的崗位上閃閃發光。
巡場鎮三合村村干部張成剛和劉增賢冒著雨將三合村垃圾庫里所有垃圾清運完畢,并對三合村的公交站、停車場等公共場所進行全覆蓋消毒,保護村民的生命與安全。
面對口罩緊缺,興文縣古宋鎮南門橋社區黨委書記曾耀慧組織黨員志愿者們自制口罩3000多個送給群眾。2月7日,她又忙著把剛收到的1000瓶消毒酒精發放到居民手中。
敘州區南廣鎮大益社區黨支部書記彭紅每天工作16個小時,他推出系列防控疫情妙招:與黨員簽訂“戰書”,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每天編輯土味宣傳語錄,安排專職人員每日廣播10次以上,全天候讓疫情“紅色警報”響徹上空;對7名湖北武漢返鄉人員安排黨員專人服務,防止病毒二代傳染;對外地返鄉居家隔離的村民,代為保管機動車鑰匙,直至疫情防控解除為止。同時,他組織人員宜賓通往珙縣的交通要道設監測點,每天24小時值守,逢車必查。
自從疫情防控之戰打響以來,在宜賓各區縣鄉村、各村組的路口,總能見到戴著紅袖章的工作人員對進出人員測體溫、詢情況,他們每天守護著群眾的生命健康防線。
翠屏區合江門街道“老巷管家”志愿者服務隊志愿者穿梭在大街小巷進行消毒
疫情面前勇擔當 越是艱險越向前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為了阻止疫情蔓延,宜賓各村、社區廣大黨員干部沖鋒在前,不怕艱險,逐戶排查,不漏一人。
筠連縣豐樂鄉新溝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楊挺,作為曾參加過“非典”“汶川地震”“蘆山地震”的老防疫人員,在危難時刻勇當先鋒,主動請纓到抗疫一線。
在武漢出現首發病例時,楊挺便以一名衛生工作者的職業敏感上網查找有關信息。當疫情開始蔓延至宜賓時,楊挺申請返回疾控中心,并參與制定《筠連縣公共場所預防性消毒操作指南》等工作規范。
在縣疾控中心決定成立消殺組時,楊挺主動擔當。在接到“大雪山鎮有一人到珙縣就診,為疑似患者”消息后,楊挺與同事火速趕往現場,對患者及密切接觸者家中進行消毒。
翠屏區合江門街道黨工委書記趙橋累倒在防疫一線
珙縣巡場鎮新橋社區第一網格黨支部書記李其林在2019年11月遇車禍骨折,身穿鋼背心的他帶頭挨家入戶排查收集信息。
臨港經濟開發區地中海藍灣小區的黨小組長歐陽慶用微信群開會,組織黨員開展防疫,通過“特殊的黨會”凝聚小區黨員、群眾和退役軍人積極投入到外來人員排查和宣傳、消毒等工作,增強了群防群治的力量。
江安縣陽春鎮成立了40支黨員志愿者隊伍,佩戴黨徽和紅袖標,每天在勸導點上,對返鄉人員及其近期接觸人員宣講政策,及時送診。
長寧縣梅白鎮碧湖村支委委員陳祖江,在1月26日晚連夜籌備物資搭建梅白高速出口防控檢查點,奮戰至翌日凌晨,短暫休息后天亮繼續工作。在返鄉車輛高峰時段,他主動請纓到高速出口檢查。
屏山縣書樓鎮團結村黨支部書記姜彪,充分發揮退役軍人的優良品格,反應快,不畏困難,第一時間調查登記從湖北返鄉的人員信息,科學有效進行防控。
屏山縣疾控中心的醫師們不分白天和黑夜,連續工作近20天。主任陳揮累得眼里布滿血絲,聲音嘶啞。副主任徐平連續4天不分晝夜,指導13個發熱門診和留觀點設置。累了在車里瞇一會,餓了來一桶泡面。
負責病毒采樣和檢驗的劉軍、田潔、王朝霞、聶國賢幾位同志,每天工作小心又緊張,每次脫防護服時,背心、手心全是汗。監測資料組的徐江紅和曾鴻艷夜以繼日連續工作19天,每天吃泡面吃到反胃。他們作為沖鋒在前的“阻擊手”,守護著屏山這片“零報告”凈土。
天原集團向敘州區疫情防控指揮部贈送300噸次氯酸鈉
危難之中見本色 貼心關愛送溫暖
從中國的版圖上看,四川與湖北之間僅有重慶市相隔,而地處川南的宜賓與疫情重災區湖北相隔僅幾百公里,春節前從湖北返鄉到宜賓的人員較多。面對這些需要關注和關愛的人,宜賓的基層黨員干部們對他們倍加關懷。
“其實我心里很不好意思,太麻煩村委了,可是村支書告訴我,不出門就是最大的幫忙,在家待著就是對他們工作最好的回饋。”屏山縣屏山鎮金象村一名居家隔離觀察的湖北返鄉人員對村干部滿懷感激。他的話代表著許多湖北返鄉人員的心聲。
在金象村,聯系村干部任德紅常對鄉親們說:“現在是特殊時期,你們沒事別出門,有事找我們就好”。有了這句承諾,她每天在手機備忘錄上記滿了哪家哪戶需要“缺啥補啥”,第二天忙著一戶戶送去。
連日來,金象村民需要生活物資等,只要給村上打個電話、發個微信,就有人把需要的東西送到家門口。鎮干部和村支兩委及志愿者成了村民最貼心的人。
珙縣巡場鎮鄉村振興辦公室的副主任袁亮,不分晝夜走在入戶排查第一線,將第一個隔離觀察的人員接到了留觀點,通宵值守,細心為留觀人員添置物資。
興文縣古宋鎮南門橋社區“紅色管家”自制口罩送鄰里
珙縣孝兒鎮仁義村社事專干吳天崗,在危難時刻彰顯為民服務的黨員本色。從1月26日起,他利用其愛人經營藥店的資源,為群眾免費熬制預防湯藥。在得知抗疫一線人員口罩不足的情況后,他毫不猶豫將愛人藥店里僅存的300只口罩捐給鎮政府。他還冒著被感染的危險,走村入戶面對面接觸武漢返鄉高危人群,排查疫情隱患,向群眾宣傳疫情防控知識。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1月28日,由40名醫護人員組成的宜賓醫療隊奔赴湖北開展救援,其中有8名黨員。
2月1日,江安縣夕佳山鎮沙塘村等4個村3000余名黨員群眾自發將3萬余斤新鮮蔬菜運送至去湖北武漢的應急救援車上,捐贈給武漢市民和醫護人員。
哪里需要幫助,哪里就有黨組織和黨員的身影,一份份貼心關懷,讓群眾倍感溫暖。
疫情不散,黨員不退。宜賓市共有黨員19.9萬余名。在這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有近12萬名黨員投入到防控一線,用他們敢于擔當和無私奉獻的精神為廣大人民群眾筑牢了疫情防控防線。(宜賓日報)
(編輯:程強 責任編輯:吳宗九)
精彩推薦
新聞爆料